那么,与孙山村隔山而居的张榜镇塔林村白兔冲,其村民长寿的秘诀又是什么呢?村民张亚清老人告诉记者,因为村子四面环山,世代寓居在这里的村民们的吃和用全都靠村后的山崖中心的一孔泉水。当地传播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下有个叫倒桥的生产队,生产队里有一个叫吴效存的人由于身材不好,在出产队做活大家都不乐意和他结伙。这个叫吴效存的人被队长部署进副业队,到白兔冲砍窑柴烧石灰。不料喝了多少年这里的泉水后,竟变得面色红润、体魄硬朗起来。
家庭和睦助人长寿
在孙山村陈学湾,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古老的祠堂。据先容,这座祠堂是光绪四年由光绪皇帝颁旨表扬村里的百岁孝妇张王氏而赐建的。只见祠堂门坊的顶端写有“圣旨”字样,其下是横幅的“七叶衍祥”牌匾,两旁则是两条竖幅牌匾,分辨是“颐龄福备”、“德徵闲瑞”字样。旁边刻写的就是诏书内容,粗心是,该村有个任修职郎的官宦人家张巨川,其妻张王氏当时已过百岁之龄,家中七代同堂,因为张王氏“上事祖姑,下抚子孙”,贤惠孝道,身历七世而始终如一,一家人其乐融融。光绪天子据说张王氏的业绩后,为嘉奖其孝道贤惠,特颁旨准予建坊表彰。
另外一个长寿村――蕲春县张榜镇塔林村白兔冲位于蕲春北部山区,这里也是四面环山,只有一条曲折的小路与外界相通。在蕲春县有关部分人士的陪伴下,记者走进了白兔冲,村里的老人们热忱地向记者介绍了这个长寿村的情形。
那么,孙山村和白兔冲村民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在很长一段时光里,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谜。
在孙山村,村里人从很早便开端种植一种在当地很罕见的作物――油茶。村里的不少年青人外出打工,过年回家有时带些高等色拉油回来用,成果却被执拗的老人们谢绝。未几前,来此考核的浙江大学生物体系工程与食物迷信学院的专家发明,村里人长寿的原因很可能与长期食用茶籽油有关。
百岁孝妇曾受光绪表彰
提 要
“假如说油茶、山泉水这些是村民长寿的外在起因,那么,这里的村民世代和气相处,始终遵守敬老爱幼的传统风气,则是长命的内在因素。”孙山村村委会主任张亚良告知记者。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可在蕲春县向桥乡的孙山村、张榜镇的塔林村,大多数老人都能活到80岁以上,在村民的记忆中,村落里还从未产生过一例癌症病人。那么,这两个地处蕲北山区、经济欠发达、医疗前提个别的山村,居民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日前,本报记者专赴蕲春作了探访。
孙山村村子不大,总人口只有1300多人,但该村村主任张亚良告诉记者,全村60至70岁的老年人至少有150多人,70至80岁的老年人则有200多人,80至90岁的有40多人,90岁以上的底本有两人,但其中一位90多岁的女寿星不久前刚过世。
白兔冲的泉水到底含有什么奇特物质?经湖北省水资源水环境检测核心和武汉产品德量测验所检修,这里的泉水属纯天然弱碱性水,pH值为8,没有受到任何传染,且富含对人体有利的矿物质,合乎纯天然饮用矿泉水品质尺度。
两长寿村都有“看家宝”
张榜镇党委书记张寿松向记者介绍,白兔冲,是塔林村内的一个小村庄,庄子虽然不大,可村里大多数老人能活到80岁以上。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在白兔冲,人们如果没有活到80岁,反而成了稀罕事。在村民的记忆中,村庄里还从未发生过一例癌症病人。
值得快慰的是,当地已经迈出了对油茶跟山泉水进行开发应用的步调。
但令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油茶在海内的传统散布地重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四省,为何鄂东一个小山村里会种植油茶呢?查蕲春县志,人们终于找到了谜底:150年前,孙山村沈家岭有一位叫张意远的人远在外省当教官,回乡时顺便带回了一些油茶种子,从那当前,油茶种子便在孙山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小山村七旬白叟逾两百
茶籽油、山泉水藏神秘?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92岁的詹二姑家中采访。固然年纪已高,但老人听力不减,思维清楚,谈话也很流畅。她告诉记者,她膝下只有一女,女儿出嫁后,她便与侄儿、侄媳一家生活,现在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同行的蕲春县委宣扬部的同道告诉记者,向桥乡孙山村和张榜镇塔林村,均地处山区,经济并不发达,但这里民风浑厚,始终坚持着尊老爱幼的传统风尚,邻里之间也和睦相处,弥漫着一派协调的气象。正由于有了这些良好传统,老年人得以休养身心、保养天年,再加上这里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才培养了今天的长寿村。
八旬老人搬百斤石
向桥乡的孙山村是位于蕲北山区的一个山村。从蕲春县城驱车到该村有2个多小时的行程。村庄四周环山,尤其是东南面的莲花山蜿蜒矗立,构成了一道自然的绿色屏障,几乎就像是世外桃源。
据专家介绍,茶籽油的物理、化学特征与欧美发达国度首选的食用油――橄榄油极为类似,但其皂化物含量很少,绝对更易于人体接收消化。此外,茶籽油中还含有橄榄油中所不的生物活性物资如山茶甙、山茶皂甙、茶多酚等,其中,山茶甙有强心作用,山茶皂甙有溶血栓作用,而茶多酚存在下降胆固醇等多种作用。
今年78岁的张亚清老人告诉记者,白兔冲很小,只有20多户人家,100多口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20多人,80多岁的老人就有10多位,还有2位已经90多岁了。只管山区生活并不非常富有,可生涯在这里的村民根本都没生过病,良多70多岁的老人至今都能上山砍柴,下地种菜,干农活,就连他这个快80岁的人天天都还保持做本人的泥工活,帮人家砌石墙,搬个100来斤的石头,基础不费劲。